您的位置:首页 > 长安要闻 >
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聚合”——我市推动综治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www.ey.bazhongpeace.gov.cn 】 【 2025-04-18 08:55:03 】 【 来源:巴中日报

  “自从我们入驻中心以来,部分刚刚萌芽的纠纷便能够得以及时调解,解纷更加迅速有力。”平昌县人民法院刘瑾调解室品牌调解员刘瑾介绍,去年下半年,刘瑾调解室刚整体搬迁至平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便接到一起拖欠农民工薪资案件。她敏锐地察觉到可能还有类似案件存在,便迅速与入驻中心的县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协同核查,发现类似案件。随后,采取打包处置的方式,成功为涉案农民工追回薪资,成功化解潜在的群体性纠纷。


  “如果这批纠纷进入司法程序,将消耗大量司法资源。若没有入驻中心,我们也无法及时与相关部门紧密协作,更无法确保工资在春节前到账。”刘瑾表示,从该批案件的办理不难看出,提前发现和化解风险的重要性。刘瑾调解室入驻平昌县综治中心后,与县相关部门联动履职,让矛盾纠纷化解从“单兵作战”变为“联合作战”,实现了矛盾纠纷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聚合”的效能跃升。


  这是我市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筑牢更高水平平安巴中、法治巴中建设基层基础。目前,全市所有县(区)及乡镇综治中心已全部建成投用。


  集聚力量强化吸附能力


  走进巴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群众诉求快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多个中心纷纷入驻,相邻而建,动线明晰。


  巴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负责人苏海介绍,巴州区综治中心围绕难点堵点,以调动更多后台资源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更多助力为目标,打破部门壁垒,实行人员统一管理、案件统一受理、平台统一应用、经费统一保障“四统一”,形成专班运行、强力推进管理模式。在阵地建设上,推行“1+N”运行模式,“1”,即区综治中心作为整个体系的主引擎和总指挥,发挥着统领全局的关键作用;“N”,即涵盖群众诉求快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多个专业机构。在纠纷调解上,实行统一管理进驻中心的调解力量、统一分流中心受理的群众诉求、统一把关审核调解案件质量、统一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统一核定调解个案补贴的“五统一”,持续提升调解工作质效。


  记者了解到,全市各地综治中心积极履行日常管理、统筹调度、指挥协调等职能,将多中心融于“一中心”,推动形成规范受理、分类流转、交办督办、闭环管理、分析研判等机制,对矛盾纠纷开展“一站式”调处、“全周期”管理、“全流程”闭环,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快速感知支撑实战应用


  面对海量信息,如何从中精准筛选有效内容支撑实战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市综治中心主任张远忠表示,用好信息化平台是关键。


  在平昌县综治中心,记者通过“社情民意一件事”大数据感知平台看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一件事”应用场景一目了然,各个诉求渠道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全渠道、全时段快速受理、快速感知风险。同时,依托“蓝橙红”三色预警研判处置机制,对重点事件进行预警处置,对应分析热点问题。


  此前,该平台发现线上多个渠道均有市民反映,平昌县信义大道某小区筹备业委会时社区沟通、指导不到位。短时间内,同类诉求持续增加,触发“蓝色预警”,后经研判核实,将该情况推送至同州街道办事处。


  同州街道办事处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与小区业主及时沟通,答疑解释成立业委会具体步骤和细则规定,并全流程跟进指导后续筹备工作,最终协助该小区依法依规成立业委会。


  为实现“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转变,平昌县综治中心推动一系列专业调解机构建设,整合“王言金医疗纠纷调解室”“刘瑾调解室”等多元力量,推进各类矛盾纠纷高质量化解。


  目前,全市各县(区)依托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社会治理路径,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破题”,努力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防于未然。


  做强队伍提升处置质效


  除了在加强各项机制、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外,我市还在强化调解队伍建设上做文章。


  张远忠介绍,全市各级综治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专项指导等工作。“这段时间,我们开展了化解农民工工资、彩礼、预付卡等方面纠纷的培训,以此帮助调解员了解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为依法调解打下基础。”


  记者了解到,恩阳区综治中心自投入运行后,注重对调解员队伍的能力培养。鉴于10多名调解员各有所长,中心邀请区法院资深法官开展专题培训,提升调解员的法律实践能力;为加强调解员之间的交流,中心组织周末沙龙,研商案件、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一系列举措,使得入驻该中心的调解员队伍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调动多元主体和多方力量融入社会治理,在我市已经成为常态。各县(区)建成“法智人才库”,助力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处置,由法学会推荐多名相关领域专家会商会诊,一事一议、一案一策、课题攻坚,借助“法智”突破传统思维,拓展重大风险矛盾防控处置新途径。个别县(区)择优返聘退休政法干部充实调解力量,提供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指导等支持,助力矛盾纠纷快速化解、疑难纠纷调解处置、热点难点专业指导。


编辑:余雪连
恩阳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