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纷“终点站”服务“桥头堡”
——恩阳区强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恩阳区综治中心执行和解座谈会现场。
“以前要跑几个部门,十天半月都处理不好的问题,现在到综治中心经联合调解,不到一天时间就解决好了,真的太省事了。”近日,张某与吴某的劳资纠纷问题,经恩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联合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吴某现场向张某转账1.2万余元,双方握手言和。
综治中心是矛盾纠纷处理的中枢平台。近年来,恩阳区全力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工作体系日趋完善,综治中心成为多元解纷“终点站”、为民服务“桥头堡”,有效拓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提升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1建强阵地群众诉求有地办
“这里就像‘超市’,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窗口,有矛盾纠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调解室。”恩阳区委政法委副书记李顶峰介绍。
恩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场地面积800余平方米,办公环境宽敞明亮、布局合理、指示清晰。群众接待、矛盾纠纷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疏导……这里提供的每项民生服务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线图”犹如商品一般,供群众挑选。
“综治中心现已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指挥部’,群众的急难愁盼、矛盾纠纷、安全生产隐患等都可以向综治中心反映。综治中心在数据收集、信息比对的基础上经过研判,会及时将问题推送到相关职能部门限期处理。”李顶峰介绍。
近年来,恩阳区积极整合资源和力量,创新“接待大厅+类案调解室”功能分区模式,设置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服务室、分析研判室,倾力打造集信访接待、多元调解、法律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
按照“有机构编制、有固定场所、有配套制度、有职责职能、有经费保障、有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原则,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均建成综治中心,并投入实战运行。
自2024年11月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运行以来,受理矛盾纠纷297件,成功化解225件,调解成功率达75%以上。
2多元化解群众诉求便捷办
在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路径上,恩阳区注重改革创新,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手段。
去年11月,《巴中市恩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手册》正式实施,为三级综治中心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提供了指南和依据。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恩阳区在推动实战运行中,坚持综治中心“一盘棋”意识,全力抓好矛盾纠纷调处闭环。通过组织专业调、联合调等,对简易矛盾纠纷、复杂矛盾纠纷、疑难矛盾纠纷实行“三级调处”,推动矛盾纠纷“清仓见底”。
只有预防到位,才能防止矛盾纠纷累积和爆发。恩阳区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建立群众诉求表达线下办理通道和信息化平台载体,搭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的直达直办信息平台,推进各类诉求直诉直办、即诉即办、限时办理,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处办。
坚持"应调尽调、能调尽调"理念,做好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强司法调解、做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访前,确保矛盾纠纷排得出、接得住、调得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3强化保障群众困难合力办
镇(街道)综治中心虽小,却事关千家万户。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然我的养命钱要被全部转走!”近日,张某在与刘某的房屋购买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后,专程向综治中心组织的调解专家表示感谢。2021年,张某与刘某达成房屋购买协议,在向刘某交付5万元定金后,张某因多种原因反悔,双方多次协调无果后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判定,认定合同继续生效,并计划执行张某卡上仅有的十万元钱。已铁心不购房的张某心生不满,扬言报复社会。恩阳区通过“网格方阵”了解到张某情况后,整合法院、公安、司法、住建、辖区乡镇等力量,经过多次调解,最终得到妥善处理。
近年来,恩阳区创新推行“网格方阵”,实现网格治理专群结合、优势互补、减负提质。
“基层工作往往是‘多网’并立,‘网格方阵’模式有效解决了各类治安难题。”李顶峰说,“‘网格方阵’有效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五类风险’,实现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与部门工作人员‘懂法、懂防范、懂治理’优势互补。”
同时,恩阳区各地不断强化力量保障,拓宽调解员选聘渠道,聘请退休政法干警及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兼职调解员,挖掘本地热心公益、善于调解的韩才斌成立恩阳古镇天平调解室充实调解队伍。
此外,综治中心强化统筹法院、检察院、公安和司法行政等政法力量,在做好诉讼服务、检察服务、法治宣传的同时,调动心理咨询服务、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律师、“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合力解决群众诉求、调处化解矛盾纠纷、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有效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巴中融媒记者 向东升文/图)